Skip to main content

Father Buby's Meditation 9

聖母七苦瞻禮 – Father Buby's Meditation 9

聖母七苦瞻禮  Homily on the Seven Sorrows of Mary by Father Bert Buby, S.M.

希5:7-9
詠31:2-3,3-4,5-6,15-16,20
站立的痛苦聖母繼抒詠
若29:25-27

將聖母七苦瞻禮獻給耶穌悲傷的母親,童貞聖母瑪利亞,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瑪利亞整個一生就是凡人一生的受苦和喜樂的經歷。她的一生框畫出了一段段她的歡喜和她的悲痛。而這些歡喜和悲痛又都和她的兒子耶穌緊緊相連,我們才體會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和祂的母親站在十架腳旁的心情。這是她最大的悲痛—一個母親馬上就要失去一個孩子;而祂正和其他的犯人一起釘在十字架上。祂承受的這場苦難正刺痛她的心,就像西默盎德在耶路撒冷聖殿預言的一樣。有篇寫得像詩一樣的悼文是專為這一天的事蹟寫的。它叫‘站立的痛苦聖母’(Stabat Mater)其中的字句讓我們默默沉思瑪利亞分擔耶穌的痛苦奧績。這是一篇奉獻的文章,可以伴隨玫瑰經的痛苦五端一起背誦。
這個瞻禮中的文獻幫助我們看到瑪利亞虔誠地和耶穌所有的奧績緊緊連在一起;特別是這段:我們稱它為耶穌苦難 (受苦,釘死,復活)。
第四福音的作者了解她在救贖中的角色,因此寫下她站在十架的腳旁,只有耶穌最愛的門徒(我們的傳統說法是門徒若望)和幾位虔誠的婦女守在旁邊。他們是耶穌的忠實信徒,哀悼他們的救世主,瑪利亞的兒子,基督的死。

雖然在若望福音裡有許多充滿象徵性的意寓和字句,然而他敘述的歷史事實又是千真萬確發生在耶路撒冷和它周遭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這位跟隨耶穌的虔誠信徒,沉思默想耶穌基督在祂的生活環境裡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如今又是個什麼樣的人。正如希伯來13:8說的,‘耶穌基督,昨天,明天,直到永遠,常是一樣。’若望了解瑪利亞站在十字架腳旁所扮演的角色;她站在那裡,看到了流出來的血和水—象徵祂以自己的死來換回我們生命的聖事 – 聖禮聖事(祂的寶血)和水(浸禮聖事)。 教宗保祿六世因為被這個情景深深感動,就在第二次大公會議結束前宣稱她為教會之母。

像耶穌最愛的門徒若望一樣,我們也被召叫,迎接瑪利亞來到我們的內心深處 (eis ta idia的另一個翻譯)。因為信了耶穌, 愛了耶穌;這愛也就由我們普及到世上所有的弟兄姐妹;我們因此也成了耶穌最愛的門徒。教會就在第四福音的加爾瓦略山的情景下誕生了。我們看到十字架高舉得勝的天主救贖;這救贖一直在人的歷史中繼續演出。當耶穌再來,與天父和聖靈永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一個新生命將會誕生;一切都會成全(consummatum est)。我們也將和耶穌最愛的門徒,聖母瑪利亞,和一些聖潔的婦女們在一起,成為十字架腳下的一員。

聖母七苦是:
1. 西默盎德的預言 (路2:25-35)
2. 聖家逃往埃及(瑪2:13-15)
3.耶穌在聖殿失落(路2:41-52)
4. 瑪利亞在去骷髏地的路上跟隨耶穌:十字架苦路的第四處
5.耶穌被釘十架(谷:15:33-41)
6. 耶穌被槍刺透肋膀和從十架上卸下(若19:31-37)
7. 安葬耶穌(若:19:38-42)在‘站立的痛苦聖母’這首詩裡我看到一段抓住了這個瞻禮精髓的詩句。 它是這樣說的:聖母刺透我吧,十字架上受難的救世主會在我心中的每一個傷痕處復甦,更新。阿們。

All About Mary includes a variety of content, much of which reflects the expertise, interpretations and opinions of the individual authors and not necessarily of the Marian Library or the University of Dayton. Please share feedback or suggestions with marianlibrary@udayto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