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Mary and World Peace

聖母瑪利亞與世界和平的關聯

Mary and World Peace
Sister Celia Chua, M.I.C.

蔡愛美修女

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資訊快速連結的世界,也讓我們意識到有一些事是我們所有人都共同關切的。在這四旬期裡,我們該共同關切的就是「為世界和平祈禱」。透過網路(梵蒂岡網站),我們可以看到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倡導的[1],現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也繼續呼籲我們:把世界和平託付給聖母瑪利亞。所以我們也趁此機會,重新反省一下聖母在和平方面的角色。既然我們比較熟悉的聖母封號是玫瑰經之后,我們就針對另外兩個封號:「仁慈之母」及「和平之后」來做反省吧!我們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仁慈之母」及「和平之后」這兩個封號背後有什麼歷史?第二,為什麼聖母瑪利亞會被稱為「仁慈之母」及「和平之后」?第三點也是我們的結論,可否用其他的說法來把世界和平交託給聖母?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這兩個封號背後的歷史:

(1) 一般相信「仁慈之母」的封號是克隆尼隱修院的院長聖奧圖(St. Odo, Abbot of Cluny) 為童貞瑪利亞取的。後來大約在1233年時,聖伯多祿諾拉古(St. Peter Nolasco)因為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大殿看到聖母顯現,得到啟示成立了「瑪利亞贖虜會」,致力於從摩爾人手中救回被俘的基督徒。在聖母,仁慈之母,的護佑下,這個修會的慈善工作從救贖奴隸擴展到對抗疾病、無知、飢餓和剝削。9月24日為「仁慈聖母」慶節。後來也有以「仁慈聖母」為名或取名為仁慈修女會的修會團體創立。

(2) 雖然我們不清楚「和平之后」封號的出處,但我們知道1917年教宗本篤十五世在羅瑞托的聖母禱文中,加入了對「和平之后」的呼求。世界和平是聖母在法蒂瑪及在默主哥耶(Madjugore)顯現時特別強調的主題:要為蘇俄及不信者的皈依祈禱。藍軍(Blue Army)及各種玫瑰經運動都深受其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和平之后」通常用法蒂瑪聖母或默主哥耶聖母做代表的原因。

為什麼聖母瑪利亞會被稱為「仁慈之母」及「和平之后」?

(1) 聖母瑪利亞被稱為「仁慈之母」,因為她對天主的仁慈有獨一無二的體驗。「瑪利亞是獲得天主特別而額外仁慈的人。在這一點上,無人可與她相比。」[2]
在「讚主曲」當中,瑪利亞二次讚美天主的仁慈:「他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與敬畏他的人」;「他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路一50, 54)因此信友們祈禱:「願我們偕同童貞聖母瑪利亞,永遠不停讚美天主的仁慈。」也因此我們理當尊稱聖母為「仁慈之母」,因為她為我們生了耶穌基督,讓看不見的天主的仁慈能夠顯現在世人眼前;也因為她是所有信友靈修上的母親:充滿恩寵與仁慈。

(2) 聖母瑪利亞被稱為「和平之后」有幾個原因。首先,因為她是那位使天人關係重新和好的和平君王的母親。當基督在十字架上把天主的平安賜給世界時,聖母就站在十字架下。在五旬節時,瑪利亞也祈禱和平聖神的降臨。她是無染原罪始胎,一個和天主、也和自己和平相處的人。總而言之,她為我們向天主轉求,讓我們獲得愛、和好、平安的精神。

結論和幾點建議

聖母的這兩個封號和敬禮的出現,都有戰爭的背景,就是過去基督徒和摩爾人之間的戰爭。此外,在碰到危機和災難時,從古至今的基督徒也都會投奔聖母。今日世界和平飽受威脅,回教世界似乎在積極伸張他們的存在。基督徒從過去的經驗學得了教訓,願意在今日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表達基督徒的信仰:就是用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來做為我們信仰的語言。教會勸導我們多向聖母,「仁慈之母」及「和平之后」,祈禱,但不只是為了歸化別人或罪人,而更重要的是要改變我們的心和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解決方法不再是「你輸我贏」,而是「雙贏」的和平策略。此外,梵二大公會議之後,在宗教交談和共融的氣氛下,對敬禮聖母有了一種新的了解。瑪利亞不該被當成天主教的「武器」。我們向聖母祈禱,也效法她做締造和平者、調停者、寬恕者,而且最重要的是做一個相信天主的人,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及在世界上經驗到了天主的仁慈。


[1]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牧函及講道:2003年1月12日的77屆世界傳教節文告,及2003年3月3日教宗呼籲信友為世界和平熱心祈禱,2003年3月6日聖灰主日反省祈禱及守齋的意義。Zenith新聞社
[2]《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第9號,1980年。

All About Mary includes a variety of content, much of which reflects the expertise, interpretations and opinions of the individual authors and not necessarily of the Marian Library or the University of Dayton. Please share feedback or suggestions with marianlibrary@udayto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