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pe Benedict XVI on the Year of Faith

教宗本篤十六世 宗座手諭 《信德之門》 欽定「信德年」開幕

Benedict XVI on the Year of Faith

1. 「信德之門」(宗十四27)一直為我們敞開,引領我們進入與天主共融的生命,並讓人進入祂的教會。當天主聖言廣傳各地,而人心被恩寵塑造時,人就能穿越這門檻。穿越此門檻,意思就是要踏上一終身信仰的途徑。此途徑自聖洗開始(參羅六4),我們藉由聖洗能稱天主為父,其終點為死亡──前往永生的通道;永生乃是主耶穌復活的成果。祂要將所有相信祂的人藉著聖神所賜的恩惠導入祂本有的光榮(參若十七22)。宣認對天主聖三──聖父、聖子及聖神的信仰,就是相信那唯一、是愛的天主(參若壹四8);相信時期一滿,聖父為了我們的得救派遣聖子來;相信耶穌基督以祂的死亡和復活救贖了世界;相信聖神世世代代在期待著主光榮的來臨中引導教會。

2. 自從我繼承了伯多祿的職務以來,我就提醒著,必須要重新發現信德的途徑,為能更清楚表現出與基督相遇時的那種喜悅及嶄新的熱忱。在我就職典禮的彌撒講道中,我有說:「整個教會與在她內的所有牧人,應該像基督一樣地,引領子民走出曠野,到有生命的那些地方,朝著與天主子的友誼而去,走向賜予我們生命、更豐富的生命的那一位。[1]」基督信徒往往更關心投身於社會、文化和政治,又常以為信仰是社會生活中必然的先決條件。但這構想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了,實際上,反而往往是公開地受到否認[2]。在過去,是可以看到一個一元整體性的文化母體的──它的信仰內涵,以及它因信仰所啓發的價值,廣泛被人接受,但由於一深刻的信仰危機已侵襲許多人,在今日社會的廣大群體中,似乎已不是如此。

3. 我們不能讓鹽變失了味,或讓光明被隱藏(參瑪五13-16)。甚至現代的人們也能察覺到,有聆聽耶穌的需要──祂邀請我們相信祂,並從活水的泉源汲取,像那撒瑪黎雅婦女一樣,走向水井去(參若四14)。我們應該重新品味,藉著教會忠心傳下來的天主聖言與生命之糧──給所有那些作為祂的門徒的食糧,來滋養我們(參若六51)。耶穌的教誨,還是以同樣的力量在我們的日子裡回響著:「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若六27)祂當時的聽衆所提的問題,也是我們今天要問的:「我們該做什麼,才算做天主的事業呢?」(若六28)我們知道耶穌怎樣回答:「天主要你們所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祂所派遣來的。」(若六29)為此,相信耶穌基督,就是要最終達到永生的道路。

4. 在這一切的啟迪之下,我才決定了要宣告「信德年」──從二○一二年十月十一日開始,這一年是梵二大公會議開幕五十週年,到二○一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基督普世君王節結束。二○一二年十月十一日開幕日也是《天主教教理》出版二十週年紀念日,它是由我的前任教宗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所公布[3],為了向所有的信友彰顯信仰的力量和美好。這一文獻──梵二大公會議名副其實的果實,是依照一九八五年世界主教特別會議所要求,作為教理講授的工具[4],由天主教會的所有主教合作而完成的。而我所召開的二○一二年十月世界主教會議的主題正是「新福傳──為傳承基督信仰」。這將是一個好機會,在反省和重新發現信仰的時刻,將教會的整體凝聚起來。這不是第一次教會宣告「信德年」。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天主之僕保祿六世,在一九六七年已宣布過信德年,為紀念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兩位宗徒以殉道作最崇高見證的一千九百週年。教宗保祿六世認為信德年是整個教會「對同一信仰作一次真實衷心宣認」的隆重時刻;此外,他期望此宣認要依「個人和集體的、自由而有意識的、內心和外在的、謙遜而誠懇的」[5]方式來確認。他想以此方式使整個教會能重獲「信仰精準的知識,復興、淨化、堅定及宣認信仰。[6]」那一年帶來最大的變動更清楚指出這種慶祝的重要性。當時閉幕以「天主子民的信經」[7]作結束,目的是要證實,數世紀以來,這形成所有信徒的產業的主要內涵,是多麼急需要被肯定、了解和深入探討,為能在這與不同以往的歷史環境中,作出始終如一的信仰見證。

5. 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從某些方面把當時的信德年視為「大公會議後的一種結果和必需品」[8],因為他完全意識到當時的嚴重問題,特別是關於宣認真正的信仰和信仰的正確解釋。於我而言,安排信德年的開幕在梵二會議召開恰好第五十週年紀念之際,會是一良好機會,幫助人們了解大公會議教長們所流傳下來的文件,正如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所言:「大公會議文獻的價值或光輝絲毫不減。人們必須在教會傳統內正確地閱讀,使其廣為人知,也要牢記在心,當作教會訓導的重要及規範性的文件。現在大禧年已經結束,我更覺得應義不容辭地指出,大公會議是廿世紀中賜給教會的一大恩寵:我們找到了一個穩當的指南針,在剛開始的這個世紀中指引我們方向。[9]」我也想鄭重地強調,我在被選為伯多祿繼承人幾個月後,曾提到有關大公會議一事:「我們若以正確的解釋方法,解讀及落實大公會議,它就可以成為一股巨大的力量,而且是越來越大,更新經常都需要更新的教會。[10]」

6. 教會的更新也是經由信徒們的生活見證而達成:基督信徒被召叫,去以他們在世的生活散發主耶穌留給我們真理的話語。即如大公會議在教會憲章《萬民之光》裡所說:「可是,聖潔無罪的基督(希七26),從未有過罪惡(參格後五21),而只為了補贖人民的罪而來(參希二17)。教會在自己的懷抱中,卻有罪人,教會是聖的,同時常需要潔煉,不斷地實行補贖,追求革新。教會是『在世界的迫害與天主的安慰之中,繼續著自己的旅程』,宣揚著主的苦架與死亡,以待其重來(參格前十一26)。教會由於主復活的德能而得到鼓勵,希望以堅忍和愛德克服其內在與外在的困難,並且在幽暗中實地向世界揭示主的奧蹟,直到最後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現。[11]」

從這點看來,信德年是一邀請,召集人們真正而革新地悔改,回歸世界唯一的救主。在祂死亡及復活的奧蹟中,天主啓示了圓滿的愛,此愛使我們得救,並召叫我們藉罪赦而悔改(參宗五31)。以聖保祿而言,天主的愛引領我們度新的生活:「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羅六4)依據復活這奧蹟的徹底及嶄新的事實,此新生活就透過信德塑造人性的整個存在。人就走上一條此生永不休止的途徑,他的思想和感情、理念和行為,在他的自由合作之下,漸漸地得到淨化和改變。「以愛德行事的信德」(參迦五6),成為了思想與行動的新標準,因而改變整個人生(參羅十二2、哥三9-10、弗四20-29、格後五17)。

7. 「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格後五14):是基督的愛充滿我們的心,並且驅使我們去傳播福音。今日和過去一樣,祂派遣我們經由世界的大街小巷,向全球所有的人宣報祂的福音(參瑪廿八19)。耶穌基督藉祂的愛吸引各個世代的人歸向祂:在每個時代,祂召集教會,並託付教會宣報福音這常新的使命。今日亦然,為了再發現信仰的喜悅和傳授信仰的熱火,人們需要教會更令人相信地委身去傳播福音。在日復一日再次發現主的愛時,信徒們對傳教工作的投入便獲得源源不絕的力量和活力。當信德是像得到愛這種經驗而生活出來,並以恩寵和喜樂的經驗傳播時,它便成長。信德使我們結果實,因為它使我們的內心充滿希望,使我們能活出信仰的見證:信德開啓聽眾的心門和思想,好使他們接受主的邀請,因而信從祂的話和成為祂的門徒。聖奧斯定告訴我們說,信的人「由於信仰而變得更堅強。[12]」這位希波的聖人主教有理由如此表達。我們知道,他的一生是不斷追求信仰的美,直到他的心在天主內得到憩息[13]。他在數目眾多的著作裡,說明了信仰生活的重要性和信德的真理,這些作品今日仍然是無上之寶,繼續幫助許多人追尋天主,踏上正確的途徑,找到「信德之門」。

只有藉著信仰,信德才成長並逐漸堅強;除非人不斷把自己交付在愛的手中──因為愛來自天主,被人所體驗到是越來越浩瀚的──否則人是無法把握個人的生命。

8. 在這特別的紀念日,我想邀請世界各地的主教弟兄們,伴同伯多祿的繼承人,在這主贈予我們屬靈恩寵的時刻,回顧信德這珍貴禮物。我們要以莊嚴及有創意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年。應該加強對信仰的反省,為能幫助信仰基督的人,獲得對福音更清新和有力的認同,特別是在這個目前人類經歷到深切變化的時刻。我們將有機會在世界各地的主教座堂和教堂、在我們的家園和家庭,宣認我們對復活主的信仰,好使每個人強烈地感到需要更認識永恆不變的信仰,並傳授給未來世代的人。修會團體和堂區,以及所有那些歷史悠久及新興的團隊,要在這一年設法公開宣認信經。

9. 我們希望,這一年能激勵起每個信徒的渴望,要全然地並以嶄新的信心和希望宣認信仰。這將是一個良好機會,去加強我們在禮儀中信仰的慶祝,特別在感恩祭中,因為它是「教會行動所趨向的頂峯,同時也是教會一切力量的泉源。[14]」同時,我們也希望使信徒們的生活見證,在可信度上成長。重新探索所宣認的、慶祝的、付諸實行的和在祈禱中誦念的信仰內涵[15],又對信仰生活加以反省,是每一個信徒的任務,尤其是在這一年。

世紀初基督信徒被要求背誦信經,不是沒有理由的。這就如每日的祈禱經文一樣,為了不要忘記在領洗時所作的承諾。聖奧斯定在一次《背誦信經》(redditio symboli)的講道中,以富有意義的話說道:「你們大家今天一起接受,並分別誦念的至聖奧蹟的信條,這是慈母教會在牢固的基礎上──主基督,堅定奠立她信仰的那些話語。你們接受了也誦念了,可是在你們的腦海和心內,應該持守不渝,你們在睡眠時要温習,在廣場上要回憶,在用餐時不可忘記它;即使你們的身體睡眠,你們應該用心護守它。[16]」

10. 我想在這裡概述一條途徑──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信仰的內涵,還能幫助我們以信仰的內涵去選擇將自己完全自由地交託給天主的行動。事實上,在我們信仰的行動和我們信仰的內容之間,有著深切的一體性。聖保祿幫助我們進入這實況,他宣告說:「因為心裡相信,可使人成義;口裡承認,可使人獲得救恩。」(羅十10)我們從心靈上可看見:人尋求信德走的第一步,是天主賜的禮物及恩寵的效果──它運作並沁人心脾,使人內心改變。

有關這話題,里狄雅的例子意義特別深厚。聖路加陳述說:當保祿在斐理伯時,他在安息日那天去向當地一些婦女宣講福音,里狄雅在她們中間,而「主開明了她的心,使她接受保祿所講的話。」(宗十六14)這句話文簡意深。聖路加教導我們去領悟,光是知道信仰的內容,這還不够,人的心──內在的真正聖所,要向恩寵敞開,為能往深處看而明白到所宣講的是天主的話語。

用口舌去宣認,這表示信仰包括公開地作見證和投身其中。一個基督信徒絕對不能以為信仰是私事。信仰是選擇要與主在一起、與祂一起生活。這「與祂在一起」帶領我們深入我們為什麼相信的種種理由。正因為信仰是自由的行為,信仰也要求信徒在社會上負起信仰的責任。教會在聖神降臨日清楚地彰顯出信仰公開的幅度,即相信並毫無畏懼地向所有人宣講自己的信仰。這是聖神的恩典──祂賦予我們傳教的能力、增強我們的見證,同時令我們的見證坦誠又果敢。

宣認信仰同時是個人和團體的行為。信仰的最先傳達者是教會。個人為能獲得救恩,才在基督信仰團體的信仰中接受洗禮──溶入信徒團體的記號。正如《天主教教理》所確定的「我信」:是每個信徒個別所宣認的教會信仰,尤其是在受洗的時候。「我們信」:是大公會議主教們或更普遍地在信徒禮儀集會時所宣認的教會信仰。「我信」:也是我們的慈母教會,在信德中回應天主,並教導我們說:「我信」、「我們信」[17]。

顯然,認識信仰的內涵,對個人的「信奉」,是至關重要的,就是說以理性和意志完全順服教會所曉諭的。信仰內涵的認知,帶領我們深入整個天主啓示的救恩奧蹟。我們的「信奉」,也包括當我們相信時,我們自由地接受信德的整個奧蹟,因為天主本身就是祂真理的保證人──祂自我啓示,並讓我們認識祂愛的奧蹟[18]。

另一方面,我們不要忘記,在我們的文化背景裡,許多人雖然不認識信仰的恩典,可是他們誠心追求他們的生命和世界的最終真理及意義。這種追求是信仰真正的「前奏」,因為它導引人們走向天主的奧蹟。人的理性本身就賦有渴求「恆而不變,久而不朽」[19]的需要。這渴求構成一種銘刻在人心、不可磨滅的永久召喚,邀請人起身去尋找那一位──若非祂早已向我們迎面而來,我們便無法遇見祂[20]。信仰就是要邀請我們接受這種相遇,並全然敞開我們的心。

11. 為能有系統地認識信仰的內容,大家可以在《天主教教理》裡找到寶貴及不可欠缺的工具。它是梵二大公會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梵二開幕三十週年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章,此事並非偶然。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曾寫道:「這本教理書對整個教會的革新工作,將會提供非常重要的貢献…… 我承認它為有效及合法,是服務教會團體的工具,並且是信仰教導的可靠準則。[21]」

從這角度看來,信德年就是要致力於重新發現和研讀《天主教教理》裡面那些有系統而又活躍地綜合起來的基本信仰內容。在裡面教會的富裕訓導光彩照人──這是在教會的二千年歷史中所領受、維護和傳達的訓導。《天主教教理》提供一長久的回憶,紀錄從聖經到教父、從數世紀來的神學家到聖賢所流傳下來的多種方式──教會以這些方式默想了信仰和使教義發展,使信徒們在信仰生活上有所保證。

在結構方面,《天主教教理》遵循信仰的進展,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重大話題。我們在每一頁發現到的,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接觸──與生活在教會內的那一位。在宣認信仰之後,接著是聖事生活的解釋──基督在聖事中臨在、運作並繼續建樹祂的教會。沒有禮儀和聖事,信仰的宣認就會失去效用,因為它會缺乏支持基督信徒見證的恩寵。《天主教教理》裡有關倫理生活的訓導應與信仰、禮儀和祈禱聯貫起來,才能同樣地獲得它完美的意義。

12. 在信德年,《天主教教理》可以提供作為支持信仰的真正工具,尤其是關係到基督信徒培訓一事,它在我們這個文化背景中是如此重要。為此,我委託了信理部,並得到聖座其他有關部會的同意,撰寫一「注本」,來提供給教會和信徒們一些行動綱領,如何做到信仰和福傳的服務,以最有效和適當的方式善度信德年。

信仰比以前更受到一連串問題的衝擊,這些問題來自理念與思想的改變,尤其是在今天,將理性的確實性侷限於一些科技上的成就。然而,教會從來就不怕說明,在信仰和真正的科學之間,是不可能有任何衝突,因為儘管二者各行其道,但追求的卻是真理[22]。

13. 信德年中最關鍵的一件事,將會是回顧我們信仰的歷史──聖德和罪惡交織而成的難解奧蹟。前者強調男男女女經由他們的生活見證,使團體成長和發展所作的貢獻,後者則必須激起個人誠心和不斷的悔改,為能體驗到天父對每個人的慈悲。

在這段時間,我們應注目看耶穌基督,「祂是我們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希十二2):在祂內,人心的一切苦悶和渴望都找到滿足。愛的喜悅、對痛苦和受苦的答覆、面對侮辱顯示出寬恕的力量、生命戰勝死亡的空虛,所有這一切,都在基督降生成人、在祂分擔我們人性的軟弱、藉著復活的力量改變人類軟弱的奧蹟中,得以實現。這些信德的榜樣在為了我們的得救死而復活的主基督身上光芒四射,標記了我們救恩史的兩千年。

由於信德,瑪利亞接受了天使的話,並且相信,她應在獻身的服從中成為天主之母(參路一38)。她在探訪依撒伯爾時,向至高者頌揚,因為祂向信靠祂的人施展了大能(參路一46-55)。她懷著喜悅和惶恐,誕生了她的獨生子,却保存了她的童貞(參路二6-7)。她信賴她的夫婿若瑟,帶耶穌到埃及逃難以避免黑落德王的迫害(參瑪二13-15)。在主耶穌講道時,她以同樣的信德跟隨著祂,並與祂一起走上加爾瓦略山(參若十九25-27)。瑪利亞以信德品嘗了耶穌復活的果實,並將一切默存在她心中(參路二19,51),把這一切傳達給集合在晚餐廳中,期待領受聖神的十二位宗徒(參宗一14;二1-4)。

由於信德,宗徒們拋下一切跟隨師主(參谷十28)。他們相信了祂講述天國的話語──天國已來臨,並在祂身上實現(參路十一20)。他們與耶穌度過了團體生活,祂以祂的教誨培訓他們,留給他們新的生活規律,藉此規律,在祂死後,他們將被認出來是祂的門徒(參若十三34-35)。由於信德,宗徒們往普天下去,遵守向所有的受造物傳播福音的命令(參若十六15),並毫不畏懼地向眾人宣報復活的喜樂,忠實地為主的復活作見證。

由於信德,門徒們組成了第一個團體,聚集一起聆聽宗徒們的教誨、祈禱、舉行感恩祭、把一切皆歸為公用(參宗二42-47)。

由於信德,殉道者獻出他們的生命,為福音的真理作見證──福音改變了他們,並使他們獻上偉大愛的禮物:寬恕他們的迫害者。

由於信德,男女人士向基督奉獻了他們的一生,放棄一切,以福音的純真度聽命、神貧和貞潔的生活,作為期待主即將來臨的具體標記。由於信德,許許多多的基督信徒,推動正義的行動,將主的話付諸實施──祂來是宣告釋放壓迫,宣布上主恩慈之年(參路四18-19)。

由於信德,數世紀以來,不同年齡的男男女女──他們名字已寫在生命冊上(參默七9;十三8),公認了追隨主耶穌的美好,就是說,他們到處活出基督信徒的見證:在家庭、在職場、在公眾場所、在行使托付給他們的神恩和職權時。

我們也由於信德而生活:為了要有活力地承認主耶穌臨在我們的生活和歷史中。

14. 信德年也是加強愛德見證的好機會。聖保祿提醒我們:「現今存在的,有信、望、愛這三樣,但其中最大的是愛。」(格前十三13)聖雅格以更強烈的話語,表達基督徒應有的義務,他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却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姊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却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什麼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也許有人說:你有信德,我却有行為;把你沒有行為的信德指給我看,我便會藉我的行為,叫你看我的信德。」(雅二14-18)

沒有愛德的信德結不出果子來,而沒有信德,愛德會是一種不斷受到疑問困擾的情感。信德和愛德相生相成,而彼此又允許另一方各奔前程。許多基督信徒奉獻一生給那些孤獨的、邊緣的或被排斥的人,以及給那些馬上需要我們關心和支援的人,因為基督本身的面目在他們身上反映出來。由於信德,我們能在那些需要我們的愛的人們身上辨別出復活的基督的面容。「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我們不該忘記這一番警告的話和持續的邀請──要以愛報愛對主。是信德使我們能認出基督來,是祂的愛催促我們,當祂在我們的生命旅途中成為我們的近人時去幫助祂。讓我們依恃信德,滿懷希望投身於這世界的服務,「等候正義常住在其中的新天新地。」(伯後三13;參默廿一1)

15. 當聖保祿抵達生命終點時,他要求他的弟子茂德,以他從小就一直秉持的堅忍(參弟後三15)去追求信德(參弟後二22)。我們感覺到,這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的邀請,好使沒有人在信德中變得怠惰。信德是我們一生的伴侶,使我們能察覺到天主在我們身上所行的奇事。每當我們縱觀現世的時代徵兆,信德就束縛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成為復活主現世臨在的生活的標記。世界今日特別需要的,是可信的見證──作見證的人的心靈被天主聖言光照,能讓許多人敞開心門,渴望天主和無盡的生命。

「主的聖道,順利展開,並得到光榮」(參得後三1):願信德年使我們與主基督的關係越發堅定,因為只有在祂內,才能確定展望將來,並有真正而永久的愛的保證。聖伯多祿的這番話以最後的一道光線照亮信德:「為此,你們要歡躍,雖然如今你們暫時還該在各種試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煉,比經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讚、光榮和尊敬。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却愛慕祂;雖然你們如今仍看不見祂,還是相信祂;並且以不可言傳,和充滿光榮的喜樂而歡躍,因為你們已把握住信仰的效果:靈魂的救恩。」(伯前一6-9)基督信徒在生活上體驗到喜樂和痛苦。多少聖賢曾在孤獨中度日!多少信徒,即使今日,受到天主緘默的考驗,而他們本來想要聽到祂慰藉的聲音!生活的考驗,一方面幫助我們了解十字架的奧蹟,並分擔基督的苦痛(哥一24),但也是信德引領而來的喜樂和望德的前驅:「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後十二10)我們堅信,主耶穌戰勝了罪惡及死亡。由於這確實的信念,我們將自己託付給祂:祂在我們中間,戰勝了邪惡的勢力(參路十一20);而教會──天主慈悲的可見團體,在祂內成為與父修好的最終標記。

我們將這恩寵的時刻託付給天主之母──她「信」了,因而被稱為是「有福的」。(參路一45)

[1] 2005年4月24日羅馬主教開始伯多祿職彌撒中講道:《宗座公報》97(2005),710。
[2] 參閱本篤十六世(2010年5月11日)在里斯本彌撒中講道:《教宗訓誨》六卷一(2010),673。
[3] 參閱若望保祿二世宗座憲令《信仰寶座》(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一日):《宗座公報》86(一九九四),113-118。
[4] 參閱世界主教代表第二屆特別會議(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七日)最後報告,二、B、a、4:《梵蒂岡資料庫》九,1797號。
[5] 保祿六世《伯多祿及保祿宗徒》宗座勸諭(一九六七年二月廿二日)紀念聖伯多祿及聖保祿殉道一千九百週年:《宗座公報》59(1967),196。
[6] 同上198。
[7] 保祿六世「天主子民的信經」(一九六八年六月卅日)「信德年」閉幕彌撒中講道:宗座公報60(1968),433-445。
[8] 保祿六世一九六七年六月十四日公開接見時談話:(insegnamenti)(1967),801頁。
[9] 若望保祿二世《新千年開始》57號:《宗座公報》93(2001),308頁。
[10] 二○○五年十二月廿二日向羅馬教廷人員談話:《宗座公報》98(2006)52頁。
[11] 梵二《教會憲章》8號。
[12] 《論相信的利益》一卷之2。
[13] 參閱聖奧斯定《懺悔錄》一卷之一。
[14] 梵二《禮儀憲章》10號。
[15] 參閱《信德寶庫》宗座憲令(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一日);宗座公報86(1994),116頁。
[16] 《講道辭》215,1號。
[17] 《天主教教理》167號。
[18] 參閱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天主教信仰》信理憲章第三章:DS3008-3009;梵二《啓示憲章》5號。
[19] 本篤十六世(2008年9月12日)在巴黎伯爾納定學院的對話:《宗座公報》100(2008),722頁。
[20] 參閱聖奧斯定《懺悔錄》十三,1號。
[21] 同註15,115及117頁。
[22] 參閱若望保祿二世《信仰與理性》通諭34及106號:《宗座公報》91(1999)31-32頁及86-87頁。

教宗本篤十六
在職第七年
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發自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台灣地區天主教主教團祕書處翻譯)

All About Mary includes a variety of content, much of which reflects the expertise, interpretations and opinions of the individual authors and not necessarily of the Marian Library or the University of Dayton. Please share feedback or suggestions with marianlibrary@udayton.edu.